教学教研课题研讨

以教变学

发布时间:2018-05-11 12:54 栏目:课题研讨 发布单位:贺兰县第三小学 点击量:1728 【公开】

张晓娜

 仇千记老师在解读“推进课堂变革 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提到:“推进课堂变革 提高教学效率”的核心是“转变”,是把课堂真正还给孩子,把原来关注教师的“教”转变为现在关注学生的“学”。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整节课上,老师几乎没有停口的时候,学生纵有张口说话的时候,也只是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在反馈老师“教”的成果,显得很被动。因此,学生的预习只是蜻蜓点水、浮于表面。有的学生甚至不预习新课程,因为他知道:老师会“教”给我们的,一切有老师呢! 老师果然也就课下认真备课,甚至要把课堂上说的每一句话都设计好;上课时便掏心掏肺地把备课内容教授给学生,唯恐有所纰漏。结果考试成绩下来,几乎每个老师都会倍受打击:怎么回事?讲了多少遍,怎么还错成这样?这帮孩子在想什么呀,听没听课呀?

 推变提效活动就像一场足球比赛!此时,老师这个“配角”就是球场上的裁判,有权裁定球的得分与否,但“球”踢得怎么样,要看“球员”(学生),“裁判”(老师)也得跟着“球”跑(当然,这并不是说,“球”(课堂内容)跑出界了“裁判”(老师)也不管。如果那样,这个“裁判” (老师)就该下岗了)。

 推变提效模式下的课堂,学生是主体,老师是配角;学生是表演者,老师是组织者。球场上,裁判虽有权,但决定这场球踢得好不好的决定权在于踢球的球员。同理,课堂高效与否,决定权不在老师,而在于学生。

 要想成为踢好球的好球员,必须赛前好好练;要想“主”出好课堂,学生必须得课前好好“练”,这,就是预习环节。

 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现在的课堂,预习都是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预习扎实,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才能跟得上老师的教学步伐;预习扎实,在推变课堂模式中,才能在课堂上“秀”出彩来。如果不扎实预习,课堂上如何展现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能否接得起,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生的预习质量。

 传统教学中,学生的预习基本处于盲目状态,无目的无规律,只是浮光掠影地看一遍。高效课堂下,既然学生是主体,预习就要有规律、有目的,而且要深入。但学生毕竟是在“学”的阶段,对新授内容没有高质量的理解。这就需要老师事先引导学生深入预习。这“引导”形成文本,它必须担当起学生学习中最重要的引路人。

 学习的是学生,不是老师;考试的是学生,不是老师。所以,让学生课前课上忙起来,老师在课堂上“闲”起来,这才是学习的王道。

 师生平等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成为学习主体在推变课堂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配角。这种课堂地位的转变来得有些突然。但师生应该看到了:这种转变更合乎学习规律。因为知识不是别人“教”来的,是自己学习、探索来的;因为学习、获得知识的主体本就是学生而非老师;因为知识面前,人人平等。在获取和探索知识的道路上没有高低贵贱没有所谓权威,人人有权发言。真理越辩越明。纵然在课堂上学生说错了话,说得不成熟,教师也应允许、鼓励学生说。“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人其实是在错误中长大的,纠正一分错误就长大一分。教师应温和地对待学生的不成熟甚至错误,进而用和蔼商讨的态度纠正这些不成熟和错误。

 解决此问题的有效干预莫过于教师用和蔼温和的平等态度对弃进行鼓励、赞扬。课堂上,教师应该创造机会给这些“学困生”,让他们展示简易问题的答案,再用点到为止不露痕迹的赞语让这些长期生活在失败阴影中的孩子得到被认可的温暖感。必要时还可使用一些小“手段” 多给予他们一些成就感。比如让他们纠正“优等生”的一些小错误、教师有意读错一个字、说错一个知识点……暗示他们和“优等生”一样出色。况且,“差生”的思维往往很发散,适时还可激发出课堂的亮点。这时教师可以使用诸如“我曾经也这样……”等语言拉平师生身份带来的不平等感,营造出平等的课堂气氛。这些都可以在潜移默化中给“学困生”一种心理暗示:老师也会犯错,没什么大不的!说不好老师不会怪我。我们在讨论问题,我还说出了老师不知道的知识呢!课堂是我们的。我可以参与,我要参与!

 能调动起“学困生”,中等生和“优等生”必会有紧迫感。不怕他们不一个个竞赛似的参与课堂。

 以后应该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体验,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前精心准备,在课堂上通过有目的地读、小组读,个人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把课文读足了,读美了,注重学生的积累与运用,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课堂充满着浓浓的语文味儿,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引领学生获得感受,多角度,多层次,理解见解。重要的是我们教师要书写探求教学本真的足迹,抒写一个不舍教育教学的情怀,追求小学语文的高效课堂!也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1.课堂容量不易过大,不要一味地追求环节的完美,要合乎教学规律;2.教师要对教材理解透彻,敢于进行大胆的处理,从而做到灵活、创新运用,提高对教材挖掘的深度;3.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潜能释放,不要因为老师的设计太简单而让学生原地踏步,也不要因为教师设计太难而让学生望而却步。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nxedu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备16000125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493号     宁ICP备16000125号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    技术支持: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 客户服务热线:0951-5559291   0951-5559148 校园开放平台
学校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桃林南街    联系邮箱:4492382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