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资源计划总结

贺兰县德胜实验小学 “互联网+教育”建设项目三年规划 (2019.8——2022.8)

发布时间:2022-06-07 10:38 分类:计划总结 发布单位:贺兰县德胜实验小学 点击量:3050 【公开】

深入贯彻落实《宁夏回族自治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规划(2018年—2022年)》,按照《贺兰县“互联网+教育”示范县建设实施方案》确定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现就贺兰县德胜实验小学“互联网+教育”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宁夏回族自治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规划(2018年—2022年)》和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的“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要求,按照《贺兰县“互联网+教育”示范县建设实施方案》,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行动,加快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进一步提高“互联网+”在学校管理、德育安全、教学教研、科学评价等方面的深入运用,促进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变革教育理念,创新教学与学习模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二、发展目标

(一)总目标

2022年,实现学校智慧教育网络化,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在推进教育教学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和学生网络学习中的积极作用。全面完成“三通两平台”教育网络的空间建设工程,建设完善的教育信息化应用环境,实现学校教育教学数据和资源的衔接融通;建设完成覆盖全校的教育管理信息化体系,实现学校管理信息化应用,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和学校智慧教育教学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高;建立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动态更新机制,深入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依托宁夏公共资源服务平台和贺兰县公共资源服务平台,科学建设我校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智慧化的教育教学管理和科学决策能力,形成相对完备的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环境。

1.建设校园网络畅通无干扰,数字化平台融合贯通不繁杂,让便捷的信息化平台极好地发挥教育服务功能,以满足各项工作所需;

2.充分利用“三通两平台”及云校家,推行学校信息化管理全覆盖,让科学的学校信息化管理成为常态;

3.加强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让学科教学、课程建设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提升教育教学科学性、实效性,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4.逐步建设未来学习中心,如创新实验室——创客室,立足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5.建设数字化图书馆推进学生无边界学习和家长终身学习。

(二)年度发展目标

我校目前已顺利开启了信息化教育与管理模式,同时也为了后期的信息化高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依据总目标2019-2022年的具体目标如下

  硬件部分

基础设施包括校园网络、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智慧录播教室、创客教室、智能书法教室、未来学习中心、数字图书馆、数字广播与网络电视系统和数字安防系统(物联网)

1.综合布线系统2019.8——2020.12

一是础设施建设:校园网络是数字校园的最基础的设施,没有相应的网络基础设施,数字不能流动,就不可能形成数字的空间。我们的设想是:优化学校公共网络设施,建设网络基本服务体系,加大网络出口宽度优化学校有线电视网络和语音广播网络,添置相关设备,完成语音信号与有线电视射频信号的数字化,做到数字化的语音、视频信号在网上传输建设千兆有线、全覆盖5G无线校园网络系统,采用多网合一的多媒体综合校园网解决方案,实现计算机局域网、双向电视教学网、智能广播网和数字监控网的数字化多网合一。

二是配置冗余设备:校园网络建设有多个出口,分别选择接入不同的运营商网络(联通、电信5G)、校园网络采用千兆网络技术和设备,网络核心层配置冗余设备(双核心),所有楼层配置光纤链路冗余;

三是校园无线网络采用5G技术基于无线控制器的瘦AP系统架构,满足可管理、安全等功能要求;

四是实行有线无线统一认证:为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防止外部用户的非法接入,实现有线和无线用户的统一认证。

五是充分发挥一体机功能:教室触控一体机除普通计算机常规功能外,还融集控、音视频直播等功能,并有课件点播、双向电视教学、示范教学、教学评估智能广播等多项功能。

2. 建设构架私有云2020.3-2021.3

主要是实现对个人计算机指定目录文件自动同步,同一账号,在多台设备登录时,保持与最后登录设备的连接,实现用户对个人计算指定目录下的特定类型的文件自动与服务器云端同步,实时监测用户文件变化情况。不需要用户干预就能及时自动备份文件。当用户新建、修改或删除文件(目录)时自动更新同步,保障用户重要文件的安全。当用户移动办公时,可直接从云端访问,省略了移动存储介质的拷贝过程,提高用户工作效率。更换新计算机时,用户登录后原计算机中的个人文件将自动从云存储中同步到新计算机中。

3.建设录播智慧一体化教室2020.7

1)能够实现移动教学与课堂互动相关的功能一方面,实现录播功能,摄像机接收到图像定位系统的指令后,负责对老师、学生进行跟踪拍摄,然后把采集的视频信号传送给录播主机系统,录播主机系统主要用于教师授课、教师板书、学生答问、实物展示、计算机画面、其它教学课件等多个教学场景与教学课件之间自动调度和切换,还可直接监视和控制多路视频信号另一方面,调度与切换完全以实际教学为基准,在恰当的时刻将画面切换到需要的场景,准确表达教者的意图,习者的需要,智能化与人性化的完美结合,更加贴近人工导播,达到“专业级影像制作”效果第三,能够实现教学活动的网络、计算、存储等功能,同时能够支持多个跨系统终端接入,实现将移动设备的屏幕内容无线投射到投影或者一体机等大屏幕上,支持有线网络、无线网络环境下,以及无Internet网、无校园网等断网环境下的正常教学活动。

2)实现教师终端的操作界面以“一对多”的形式广播到学生终端上(包含Android、iOS、Windows系统)支持不同操作系统学生终端的混用。

3)实现高密无线环境部署教室内自动快速部署高密度无线环境,支持有线网络、无线网络的接入

4.数字安防改造建设2019.9—2019.12

以校园网为传输平台,建设基于IP协议,实现对校园视频监控、入侵报警、出入控制、电子巡更、电子监考、消防报警、紧急呼叫(求助)报警、紧急广播系统的统一管理和控制,形成全方位的、立体式校园安全防范系统。应能够与当地公安部门的安全防范系统联网。数字安防系统现状:目前我校建有400多个点的视频监控摄像头,基本可以覆盖学校的公共区域。但功能单一,需升级完善。

5.建设专项室馆(2020.3-2022.8

建设校园电视台未来学习中心(含创客教室、数字图书馆、VR、AR体验室智能书法室,满足日常教育教学从学习展示、实践探索、跟踪评价等全面落实的需求。

(二)软件部分

以智慧校园建设为核心,以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为基础,以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和开发应用为重点,统筹规划,注重实效,创新发展,建立科学、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库,满足未来学校发展需求;培养造就一支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信息技术的师资队伍加快实现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较为完善的教育信息化管理体系;完善智能化评价体系,最终实现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数字化、智慧化办好让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学校教育

1.打通平台,建设大数据采集系统(2019.8-2020.2)

打造及完善学校数字化校园应用平台,努力打通各个平台端口,对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评价实行全方位的信息化管理,其中包括学校的校务、教务、总务的管理,教职工、学生的身份信息、工作学习记录、评价信息等档案、学籍、学业管理,平台中现有的功能需要进行升级,要全面符合学校需求。

2.强化应用,建设现代化教师队伍(2019.8-2020.2)

在教育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强化对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辅导与考核力度,提高教师应用素质。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年轻化优势,积极营造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论的氛围,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线上线下”学习交流、校内信息中心建设等途径,培养造就一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理论,能够积极主动应用互联网+开展教改的骨干教师群体,并逐步壮大,建成“互联网+覆盖全部学科、全体教师全部工作的新型师资队伍,努力实现教师无纸化办公熟练运用校园网管理平台、学校资源平台、云校家进行学生管理、教学工作与科研实践

、学校信息化现状分析

(一)设备现状

1.校园网络的现状

互联网出口带宽为1000M,局域网干路为1000M,采用三层网络架构,具有防火墙管理等设备。目前我校办公计算机40台、教学计算机56台,到2022年上网点可达300左右,明显存在出口带宽偏低的问题,而且办公和教学网络交叉,网络布线统一规划不够科学,学校无线网络未覆盖,IP地址与Mac地址不能有效绑定等。

2.网络中心现状

网络中心由1核心路由器、1台汇聚交换机,多台接入交换机组成,内连校内局域网,外接互联网和教育城域网。

3.校园计算机终端现状

学校各教室、功能室、行政办公室、计算机教室、教师办公室都设有终端。

4.平安校园网现状

实现对教室楼道、校园主要部位等视频监控、学校现有400个监控报像头,但处于孤立状态,没有与学校平台及安全管理平台接通

5.校园广播网现状

学校的有线广播网络,具有独立的分区广播功能,各区域可以独立进行分区广播。拥有独立的智能定时控制,可以分时间段播放各类音频信号,主要用于广播站,上课下课铃声

(二)应用现状

1.平台应用现状:

2.课堂教学应用现状;

3.学校管理应用现状:

四、学校“互联网+”建设重点内容

1.完善学校网络建设和数据中心建设。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级网络资源中心、信息系统应用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实现教育数据中心的无缝对接及综合管理应用,实现与教育网络互通和应用;另一方面,充分依托和利用“三通两平台”的实施,打造“互联网+教育”的信息高速路。到2019年底实现全校无线全覆盖,尝试ipad等终端在教学中高效应用的实践探索。

2.“互联网+”智慧校园建设。一是建设“互联网+智慧校园”,实现学校网络信息全覆盖,建立电子身份及统一认证系统,构建课堂教学、教师教研、学生学习、教学管理和评价、家校沟通、学校安全管理一体化、智能化的校园环境;二是学校实现所有教室配备智能终端教学设备、所有教室有线入网、教学活动区域无线网络全覆盖,使学习终端基本满足学习者需求,基本实现“处处能学、时时能学”的信息化环境。

3.“互联网+”教育管理公共服务。一是充分利用“三通两平台”的教育公共管理平台的服务系统,实现区县及学校各项教育业务管理和决策分析等教育教学工作的应用。二是实现教育数据的及时采集、汇聚、管理和分析,实现学校教育运行状态动态监测、全面管理、科学决策、合理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提供规范的教育管理业务流程,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4.“互联网+”教育资源。一是通过“互联网+”教育行动,全面推进国家、自治区、银川市“一师一优课”的优质资源,融合各种优质数字化资源,基本建成具有学校特色、能够满足学校的教学需求、分学段、分学科、动态使用的教育资源平台;二是逐步建立全校师生共建共享的开放、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建设各种机制,实现包括基础性资源、个性化资源和校本资源在内的各级各类教育资源的普遍共享,并受益于“联盟校”,实现课堂教学的常态化、普遍性使用;三是依托区县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智慧校园,积极拓展基础设施能力,建设覆盖学校教师个人及学生网络学习空间(如教师空间、学生空间、校长空间、班主任空间、学校空间等),形成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环,大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打造围绕各级应用模块的“网络学习空间”。

5.“互联网+”教学教研。依据教育信息化国家战略部署,为了实现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利用“互联网+”打造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个性化、创新互动式“智慧课堂”。通过利用区县资源公共平台功能,实现学校教学资源的集中管理共享,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为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提供内容支持。学校开源节流创造条件建设智慧课堂,使教师和学生使用终端学习工具进行课堂教学和学习,学生可以随时收听教师的讲课内容,老师也可以即时了解学生的最新学习进展与状况,即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业负担,又让老师教学更轻松、提高教学质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家长也可以通过终端学习工具全面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学习指导与监督,实现师生间、学生间和家校间互动交流学习。

6.“互联网+”教育办公。依据“互联网+”教育建设需求,利用区县平台的建设、应用模式,将全校的教育信息发布、数据查询、资源、办公OA、信息公开等平台整合、集成到宁夏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的学校平台,链接到德胜实小微信公众号,通过公众号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网络教育活动。

7.“互联网+”校园安全。随着平安校园建设的步伐加快,“互联网+”校园安全成为我校保障校园安全的新举措。一是“互联网+”校园安全以宁夏安全管理平台为核心,实现学校及校园多个安防系统的全面融合与统一管理,简化管理流程,提升学校管理效率和综合防范能力;二是实现管理平台与手机APP无缝对接,通过手机APP软件登录到安全管理平台管理学生信息、在校情况、家庭作业、考勤、晨午检等,教师应用平台等实现电子学生证的定位、跟踪、亲情通话等功能。

8.“互联网+”教育督导。“互联网+”教育督导的实施,需要教育督导发挥保健护航的作用。学校尝试将对教师的督导考评实现网络动态管理,实现教育信息化监督的公开、公正和有效。

五、具体措施

1.多方筹措资金,赢得项目支持,完善学校网络、平台等硬件建设。

2.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学校信息化管理。在实施中不断完善学校信息化管理及应用制度,使制度管理常规化、科学化、全程化让信息化管理成为学校管理常态,对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评价实行全方位的智慧化管理从而更好、更高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如:从校务、教务、总务等方面落实学校管理信息化;从课程管理、学籍管理、教学评价等等方面落实教务管理信息化;从课后微辅导、课前微课预习指导等方面落实班级课程教学管理信息化;从德育主题活动、家校互动、家庭会议、德育作业、家长来信、家长学堂、家长讲堂等方面落实德育及家校合作管理信息化等;从安全教育、安全活动等方面落实安全管理信息化。

3.内强教师,丰厚活动,打造学校教育信息化软实力。

1提供多种信息渠道,形成开放、立体的培训空间和学习活动场所。一是专题讲座式学习。开设专家讲座,培训教师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支持下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二是研训融合式学习。收集整理并挖掘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数字化资源夯实校本培训提高教职工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以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为方向,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开通师生网络学习空间,高效利用“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优势,促进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三是实地观摩学习。组织教师观摩校内外优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质课、示范课及研究课,让教师在观摩学习中优化与提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与能力四是网上论坛式学习在因特网上以论坛形式在网上开展学术交流和讨论,让教师运用“互联网”学习提升“互联网”应用技术

(2)开展网上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效率效能。一是采用音频、视频会议形式,开展信息交流、专题讨论、网上教研等;二是开展网上公开课、说课和评课活动。

3)科研先导,开展区域性教改实验,努力探索“互联网+”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和新途径。探索网络环境下互动教学新模式,建构新型师生关系为目标的互动教育新模式的研究,积极开展运用网络实现教与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师互动、学校与社区互动试点研究。

4)用好大数据,打通线上线下学习通道,努力尝试无边界学习。教师充分用好平台及资源,落实学科管理、班级管理、学生管理等,通过团队建设,尝试推进微课预习指导、微辅导、作业查询分析等,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引领学生尝试无边界学习。

4.加强线上线下立德树人合力。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法、拓宽德育途径,打造有学校教育特色的绿色、文明、和谐校园网络文化。

5.发展数字化资源库藏。一是加快各学科教学资源和多媒体课件素材库的建设,为教师网上备课和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教改科研提供条件积极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重点打造行政管理、骨干教师、学科教师和学生学习4个空间二是以文件目录方式和数据库存储方式对数字化图书馆资源进行管理和操作,以便信息储存,师生快速查询、访问、下载,满足学生阅读需求,且通过大数据对学生的阅读进行记录与分析,为书香校园建设和全民阅读工程的切实开展做好科学指引。

6.大幅提升教育综合治理能力。强化教育资源平台使用效率,充分体现学校形象的展示功能、教育资源的集成功能、师生个性特长发展的舞台功能、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功能;大力开展网络道德教育、网络法制教育与网络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对网络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和抵制能力,建立学校、家庭、社区全时空的网络育人环境。

六、组织保障

1.组织保障。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全面推进学校“互联网+教育”建设进程。

1)工作推进组:成立以书记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以学校党政领导及学科教研组长为核心的工作推进组,负责宏观规划和组织协调实施,担负起明确发展方向、统筹协调工作推进;建立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组织管理体系,加强网络管理与信息安全管理,保障信息的安全、有效推进和实施。

2)教学应用组:成立以信息中心主任和教导主任(教研室主任)、德育主任为引领,以全体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应用组,夯实“互联网+”在日常工作中的高效落实。

3)使用督导组:成立以专制督学和书记校长牵头,以学校党政领导及学科组长、年级组长为核心的使用督导组,在学校各部门间建立“协同推进”的管理机制,各部门落实职能,监督检查“互联网+”教育建设的任务落实情况。

4)技术服务组:成立以信息中心主任牵头、以信息技术教师及信息技术应用名师为核心的技术服务组,做好信息化应用的技术支持与全面服务。

2.制度保障。学校进一步完善“互联网+”教育工作绩效评价机制,明确规划、统一建设和集中管理,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教师“互联网+”教育工作的管理和评价,严格执行各级有关网络和信息安全的法规政策,制定教育信息化系统网络和数据安全相关规章制度和技术保障措施,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加强数据管理、信息发布和网络安全监控。

3.队伍保障。学校将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信息化教学科研和管理队伍。一是因校制宜,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的配备力度,强化“互联网+”教育的行动研究、教学及工作贡献等方面的考核;二是进一步加强学校“互联网+”教育建设的管理和运行维护等技术服务机构建设,完善学校各类信息技术专业服务队伍。

4.落实经费投入。学校按照不低于生均公用经费20%的比例,勇于信息化资源配置、优质网络课程建设、运行维护和技术培训等。坚持市场导向,争取社会力量投资的教育信息化消费政策。

5.做好技术服务支撑。完善学校技术人才培育引进机制,加强信息技术教师、网络管理员等专业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贺兰县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作用,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指导,探索“互联网+教育”运行服务新机制。

 

 

贺兰县德胜实验小学

二〇一九年七月二十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nxedu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备16000125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493号     宁ICP备16000125号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    技术支持: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 客户服务热线:0951-5559291   0951-5559148 校园开放平台
学校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虹桥街沙海路53号    联系邮箱:1248977123@qq.com